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之窗 > 新品展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五”技术创新硕果

时间:2011-03-23 22:53 来源:中国航天报 作者: 点击:

  “十一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国防科技发展和航天武器装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圆满完成了各项技术创新任务,为建设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技术创新成果得到国家高度认可。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共获得国家和部级科学技术奖500余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六项、二等奖10项,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四项、一等奖37项,全军武器装备科学技术一等奖八项。

  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深入开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经过五年努力,集团公司已初步建成支撑四大主业发展,涵盖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全过程的创新体系,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建设目标,获得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称号。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新建功能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焊接自动化技术等五个国防科技工业研究应用中心,国家级实验室达到13个,国家级工程中心达到10个。新建八个集团公司级重点专业技术研发中心,拥有了一批面向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及航天服务业的研发机构。

  大力推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实施,集成创新硕果累累
  集团公司紧紧把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新武器装备和重点工程研制这条主线,全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五年来,集团公司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筑就了我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绕月探测任务,载人航天三期工程以及后续探月二期、三期工程已获批准立项。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期工程实现了高频度发射和初步组网,实现了区域无源高精度定位技术的重大突破。新一代运载火箭已经转入初样研制阶段。“核高基”专项工程的实施,提升了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的自主保障能力和应用水平,一批成果已在航天型号中得到了应用。
  集团公司航天装备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填补了多项技术能力空白;气象、海洋、陆地资源等系列卫星形成业务化服务能力,极轨气象卫星实现了更新换代。
  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坚持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推进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围绕煤化工、碳纤维、空间生物、长输管线输油泵、太阳能光伏、液压支架、集成电路、烟气脱硫等重点产品,形成10余项重大产业化项目;通过与大型企业集团开展深入的战略合作,在重大装备国产化、重点产业领域上下游延伸以及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着力突破制约航天发展的重大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针对新一代航天装备和产业化发展对技术的需求,集团公司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核心技术体系,为航天装备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有机结合,增强了航天科技的自主保障能力。HT-L-40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多年垄断局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国产化并成功进行工业配套。

  把握世界航天技术发展方向,开拓新兴技术领域,加强前沿技术研究,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五年来,集团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整体优势,围绕重点领域及其重大技术方向,组织开展专题战略研究,超前部署概念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新兴技术领域开拓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集团公司开展了我国深空探测发展战略研究;针对未来大规模空间活动的潜在需求,开展了新型运载火箭的技术途径和系统方案论证。
  在“863”计划的支持下,集团公司的前沿技术研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和技术突破。

  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加强自主投入、超前部署重点技术及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新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
  集团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自主投入,重点培育和支持需求迫切、市场前景看好的核心技术及重大产业化项目,有效提升了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2010年,集团公司自主创新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5%,“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经费累计投入60多亿元。
  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自主投入不断培育和开辟了新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在先进动力、制导导航和航天技术应用重大产业化等领域迅速取得技术突破。突破了大型固体发动机和伺服机构关键技术;新一代航天型号协同研制管理平台项目,为产品数据管理、型号项目管理和制造过程与资源管理三个核心产品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突破煤气化关键技术,建成了多个示范工程,累计实现收入10亿元,新签合同额20亿元,成为集团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视应用基础研究,解决航天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国防基础科研的成果使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应用基础研究是集团公司进行原始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航天装备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先导与源泉。集团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组成国家队,先后承担了多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形成。
  集团公司国防基础科研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为航天型号的科研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
  集团公司实施工艺振兴计划,组织开展重大工艺研究,“大口径树脂基复合材料高精度抛物面天线制造技术改进”等项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型号研制生产,保证了型号研制质量和进度要求。

  选拔、培养和造就一支以领军人才为代表的高水平技术创新队伍,支撑航天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集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造就了一批以33位“两院”院士、101名国家级专家和一大批中青年技术带头人为代表的充满活力、奋发有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型号和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吸引、聚集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集团公司现有300多名正副总设计师、总指挥中,40岁以下的占60%;载人航天工程正副设计师平均年龄38岁,月球探测工程设计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达到70%。
  目前,集团公司试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到68%,两个实验室研究团队被授予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近年来,集团公司共引进1000多名博士生,9000多名硕士生以及2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中的大部分已成为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全面实施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加强,专利申请量持续上升,连续四年突破千件,受到了国资委的表扬,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截至2010年底,集团公司共申请专利8093件,专利授权1876件。“十一五”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总量分别是“十五”的14.1倍和2.9倍。
  目前,集团公司共获得六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已通过PCT提出国际专利申请15项;通过自行实施、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其社会经济价值,累计创收近5亿元。